龙窝村里龙窝潭
2019-06-04 10:34:52 来源:阳江日报

沿途有龙须潭、龙窝潭景点,茂林修竹,激流飞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龙窝村里龙窝潭
阳江日报

龙窝潭。

文/亮 亮 图/筱 鸿

龙窝村位于阳西县程村镇东边,正对着织篢河出海口,背靠着罗琴山脉,村落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窝”,兼之罗琴山脉宛若游龙,龙窝村由此得名。村的北边有明代古道横山穿过,沿途有龙须潭、龙窝潭景点,茂林修竹,激流飞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龙窝古村 人杰地灵

龙窝村!当我一听到这个村名,吉祥感随之涌来,脑海中即闪现出一条巨龙在村子上空盘旋……这样的古村落,我得去看看!况且还有明代古道,还有龙须潭、龙窝潭;况且还是老友记鸿哥的老家!

孟夏里的一个周末,鸿哥说要回老家,我和阿玲即慕名随车前往。我们从平冈港口路转入748县道,不用半个小时,就到达龙窝村文化室。“发扬文化传统,树立时代新风”——文化室门口的一副对联让我知道“乡村振兴”的春风早已吹遍了这片沃土。

“看,燕子窝!”我顺着阿玲的视线,见到了一窝燕子,窝刚好垒在“伟业千秋” 横额上,我不由暗暗称奇:“龙窝村的燕子都这么有文化啊!”

镬耳屋。

龙窝村古井。

鸿哥一下车,就说要带我们去看镬耳屋。文化室北面,数十间瓦屋纵横错落在山脚下,村周边绿树葱茏、百草丰茂,村背后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神龙出没之地乎?那镬耳屋在哪儿呢?跟着鸿哥走进悠长的小巷,一种“老家”的感觉涌上心头。脚踩着青砖和石板混搭的路面,摸着苔藓与杂草丛生的墙壁,听着鸡鸣狗吠,望着炊烟袅袅,难道天下的“老家”都相似?

我们刚到镬耳屋,屋主谢永汉和村长谢汝锦早已闻讯赶来相迎。据村长介绍,谢氏泽游、泽进、泽迎、泽迂兄弟同为龙窝村的开基祖,清乾隆三十三年入住龙窝村。最早的古屋是一连四座镬耳屋,后来增建了59座,分9条东西走向的直巷,每巷7座,都是岭南村居特色的青砖木瓦屋。现全村仅存谢永汉一家镬耳屋,其他的镬耳屋都已在岁月中湮灭。

忽见天井处放有两块石匾,分别刻着“芙蓉书室”和“君敬谢公书室”,石匾斑驳残缺,像从废墟里挖出来似的。鸿哥不忘“炫耀”一番:“咱村曾有两个书室,出过十二个秀才和一个举人……永汉伯家还出了一个博士呢!”

村长即接过话题,自信满满地说:“这两个书室会很快重建起来的。”不难看出,那份自信源自厚重村史。

明代古道 遐思无限

幽幽古道。

小心翼翼过溪。

龙窝潭石螺。

旁边的阿玲不时向我使眼色。我知道,她的心早已飞到了龙窝潭。鸿哥看在眼里,忙问村长去龙窝潭怎么走。村长大笑起来:“你呀,那么小就随父母到城里居住了,还知道有个龙窝潭啊?我带你们去吧!”

我们跟着村长朝罗琴山走去,跨过一条小溪后,就走上了古道。早些天我还在《阳江日报》看了相关报道,说这古道有五六公里长,始用于明代,是当年广州通往广东南路地区的必经之路。

古道沿着小溪蜿蜒而上,要不是村长带路,我们根本不知路在何方。路面偶而依稀可认,偶而荆棘丛生。好在村长带着镰刀开路,我们得以潇洒前行。正当我怀疑古道真假时,前方惊现十多个青石阶。这青,是“苔痕上阶绿”的青,这阶,是“蹬几不可登”的阶。这古道,似古非古,似道非道,时不时激发我探究的乐趣。

“到啦!”村长一声大叫,我们低头走路的姿势瞬间昂起。但见两行瀑布从一块巨石两侧分泻而下,落差约有四米。瀑布左右两边怪石嶙峋,下方有个水凼,水凼里乱石穿空、水花飞溅。

“这是龙窝潭?”我疑惑地问村长。见村长笑而不答,我只好猜着说:“中间这块巨石貌似龙头,巨石两边的飞瀑甚像龙须,是龙须潭吧?”阿玲见村长朝我竖起大拇指,连忙问:“那龙窝潭呢?”

“沿着古道再走2里路!”村长边说边拿起镰刀快步到前头。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披荆斩棘”的行程。“唉哟……”阿玲突然打了个趔趄,好在村长及时拉了一把,要不定是个“玉体投地”。只见脚下有一段“S”形的石板路,石板残缺不堪、驳藓繁衍,又陡又滑,好像是古道痕迹。轻轻地一踩,便“迈进”了明朝,这么大的朝代差,怎不教人“趔趄”呢?

我们穿过一片松树林,就进入了一片苦竹林。苦竹杆细身长,酷像竹界中的窈窕少女,清风徐来,片片竹叶如裙摆飘扬。竹根下稔子树灼灼花开,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蝉儿、鸟儿在歌唱,泉鸣声、流水声在伴奏……难怪“罗琴隐君子”隐得优哉游哉。

龙窝古潭 野趣飞扬

竹林尽头有一个岔路口,村长带我们向右顺坡而下。

也许快到了,村长不忘给我们“预热”:“你说神奇不神奇?以前还没有水利时,遇到天大旱,村里人就会来龙窝潭求雨。灵验得很,大家刚跪拜完毕,天就开始下雨了……”

村长话音刚落,一阵哇啦啦的击水声贯耳而来,润滋滋的水雾气扑面而来,我们兴奋地飞奔过去……跨过一条溪流,穿过一丛藤蔓,一帘飞瀑赫然入目。飞爆五六米高,紧贴90度的断崖飞流直下,时而瓢泼倾洒,时而轻盈飞舞,虽无“银河落九天”之势,但有“空中飞白练”之美。关键这“美”已超出了阿玲的预期,乐得她欢呼雀跃。

飞瀑两侧的弧形峭壁将一泓潭水“弧”成了一面圆圆的镜子,天光树影荡漾其中,直教人浮想联翩。这空间,乍一看,“窝”感十足;再一看,“巢”感满满。空间里遍布藤蔓,横着生、斜着生、悬着生,纵横交错,野趣十足。村长说这些藤蔓会长出像禾花雀一样的花。禾雀花?我端详着这些奇形怪状的藤蔓,默默幻想着花开时节……一窝芬芳、一潭落英之时,游龙归来否?

村长弯下腰,双手在潭里摸索着,一会儿捉上了十几只石螺。石螺如尾指大小,螺壳乌黑发亮,奇怪的是全都没螺尾的。村长看我惊讶样,笑着反问我:“又长又细的螺尾能保得住吗?你想想,每次遇到山洪暴发时,石螺会遭遇到什么?”

“可它依然活了下来!”我喃喃地说。我突然想到了“华为”,想到了任正非戏说的那架战斗机:虽然伤痕累累,终能安全着陆。

哦不,龙窝潭、龙窝村也许曾是巨龙腾飞的地方。是龙,不会永远“窝”在这里;是龙,必有凌云之志,必有腾飞之心; 是龙,就要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我始终坚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龙的腾飞!

突然,几颗豆大的雨滴打在我脸上,几堆乌云在天空中翻滚。这可吓坏了阿玲,老催我们回去。我可不管,难得这样的美景,难得这样的心境,淋个湿透又何妨?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