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往事
2018-12-19 09:44:35 来源:阳江新闻网

每逢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潮水一般涌进这滨海小镇,夹杂着多种口音的小镇瞬间热闹非凡,风光无限。

东平往事
阳江新闻网

文/图 刘再扬

阳东区东平镇滨临南海,背后群山耸立,有海岸线20多公里,拥有沙环、大澳、允泊、葛洲、珍珠等海湾,是广东省重点渔港之一,也是广东著名滨海旅游区。每逢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潮水一般涌进这滨海小镇,夹杂着多种口音的小镇瞬间热闹非凡,风光无限。

民间“活地图”话说东平

连日来,笔者在东平热心人士吴潘等人的帮助下,走遍了东平的大街小巷,寻找和挖掘东平故事。

在北边村,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活地图”,今年83岁的庄崧老人思维活跃,记忆清晰,老人对东平数十年间发生的大事记忆犹新。

庄崧说,自己小时候在东平只读了一年半的私塾便回家帮父亲赚钱养家。他的父亲与人合伙在东平“福来”铺门口开了一间牛肉档,除卖牛肉外,有时也到东平附近村子,到“做日子”(办喜事)的人家里帮厨。虽然读书不多,但庄崧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超强。庄崧10多岁时,东平很多店铺到父亲的牛肉档帮衬,生意很好,庄崧便在父亲的档口帮助收钱。那时,赊欠牛肉款的店铺也很多,庄崧便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过后上门收钱。在多年收牛肉钱的过程中,他走遍了东平大街小巷,见证了东平的时代变迁,也听到了东平的不少故事。

那时,东平圩距阳江城近50公里,中间还隔着尖山、寿长等4个渡口,交通不便。但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民间一直传唱着“大澳赚钱大澳花,东平赚钱毋归家”歌谣,可见当年的繁华。清初,圩场设于东平庙一带,清康熙年间才迁至东平河东部。上世纪40年代,东平圩常住人口已有3000多人。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街道有正街、横街、福庆街、南头上下街、西胜街、谷步口、南边村、北边村、沙咀街、河堤街、渡头街、石仔地等。其中渡头街是木屋棚户区,石仔地是渔栏和卖鸡爪螺等海产的地方。

今天的东平,沙咀桥建得很漂亮。可在庄崧10多岁的时候,那里却还是一个渡口,正街临近渡口和河堤街的地方叫做“谷步口”。“谷步口”这地方晚上灯火通明,糖水档、粥档、炒粉海螺等小吃档、果蔗水果档等成行成市,食客如云,市井味十分浓烈。

据庄崧回忆,当时的正街有东平保公所、“正记楼”、“黄绍昌”旅店、“英记”酿酒店、“保安堂”药店、“益来”杂货、“正兴”和“伦兴”油糖、“协隆”蔬菜鸭蛋店;有“办德”“东兴”“广兴”“同泰昌”等猪肉店,店铺每天轮流宰猪,共同卖猪肉;有“成茂”渔栏,“丽江”剃头铺,“惠利”熟烟店,“本小”小食店,“曾永昌”“陈永昌”卖绳鱼网具,“同德兴”渔栏兼油杂,还有缸瓦铺等80多间商铺。在“正记楼”到北边村50多米横街,有“福来”油杂酿酒店、“惠来”糕点店、“益珍”熟烟店、“来丰”酒米店、“瑞源”疍家船篷店,卖葵衣、帽、猪肉、牛肉、咸杂、蔬菜等。而福庆街就有“老苏崧”莳良店、“广济堂”药店、“三香”酒楼、“德庆馆”酒楼、“新昌”酿酒、“崇记”车衣店、“右吉”油杂、“项建记”鱼钓白麻线店、“和兴”渔栏、“吃斋胜”文具店、“华源昌”酿酒油杂、“广兴隆”渔栏、“晋玉”打银店、“东大”“广华”苏杭丝绸、“大生”药材、“新生”诊所、“张允利”糕点、“高佬黄”白麻网、“黄龙”酒店、“新栈”租赁轿和碗碟等。

东平渔栏一家更比一家富

东平老一辈人说,清光绪中期(1885年),开始有台山县人在东平开设渔栏,至清末期间,台山县人到东平开设渔栏户数陆续增多。由于渔业生产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阳江各地乡镇的人到东平经营渔需品业务(渔纲、悝席、绳缆、莳良),商业(酒米、油糖、棉布、药材),饮食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商店数十户。后来,经营商业的阳江人有了积累,又开始增做渔栏生意。至1926年,阳江人在东平开设渔栏有十多户,其中一些渔栏颇有影响力。

“吉利”渔栏,老板莫德进、莫德昭,阳江和平村人,清宣统期间(1908年)始在东平经营商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平渔栏的大户。“新联记”渔栏,老板范景杰,阳江北惯人,清光绪末年(1907年)始在东平经营商业,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东平渔栏的大户,铺址设在东平石仔地。“永祥”渔栏,老板张容光,东平人,民国初年在东平开设渔栏,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东平渔栏的大户,渔栏设在东平石仔地;张容光历任东平商会会长。“建记”渔栏,老板项建记,阳江金村人,1919年在东平开设渔栏,铺址设在东平东兴街。“南大”渔栏,老板陈文元,阳江大沟沙岗村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东平开渔栏,抗日胜利后被选为东平商会会长。“广兴隆”渔栏,老板是冯福昌、冯广昌、冯信昌、冯藩昌、冯光昌五兄弟,阳江白沙麻桥村人,1929年,冯福昌在东平棉布店做工人;次年,冯广昌在东平做小贩,摆摊卖纸宝香烛,后来有了固定铺位,仍经营纸宝香烛生意;1933年,冯氏五兄弟在东平开设“广兴隆”渔栏,老四冯藩昌任经理,铺址设在东平西路口;抗战前后,冯氏五兄弟积极经营,知难而进,敢冒风险,多面开拓,带洋轮出海买鱼,与海贼战斗,战无不胜;“广兴隆”经营十多年获利甚丰,到抗战胜利后,成为东平的大户,资产居阳江县六大渔港渔栏之首;1935年,他们与何立源、梁名华、梁光竞合资在东平西路口开设“大昌”绸布店和药材店,由冯福昌任经理;1949年冬,冯福昌五兄弟同赴香港经商。

新中国成立前,繁华的东平常常受到土匪的洗劫。“那时,东平圩周边有大大小小12股土匪或海匪,对东平进行了多次抢劫,凶惨的土匪也曾放火烧圩、残害群众。”庄崧回忆,曾有土匪到允泊村抓到一名陈姓富商,勒索钱财,开始富商不承认有钱,土匪将富商折磨得很痛苦,最后被迫给出5400大洋,土匪才扬长而去。该名富商自此落了个“五千四”的绰号。老人说,那是东平一段惨痛的历史,今天的人们应该倍加珍惜安定的好日子。

威水东平能源渔业旅游齐发力

据资料介绍,清代,东平圩属长乐乡乔马都乔马三、四图;1946年,属阳江县第二区东平乡;1947年,东平与三山联乡,称为三东乡,直到1950年10月。

今年88岁的原恩阳台独立大队表竹武工组武工队员黄德谦告诉笔者,国民党时期,三东乡办公地点在乌石圩。1950年中秋节过后,黄德谦和雷家义、李胜等人奉命到东平筹备建镇。1950年11月成立阳江县第二区东平镇,镇府办公地点在东平圩正街的正记楼,雷家义任镇党小组长兼第一任镇长。1958年11月,与大沟、新洲、东平成立海陆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称大沟人民公社。1959年10月,从大沟划出成立东平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公社称东平区。1987年2月撤区称东平镇。

1960年前,东平河口(即旧港口)东边一带地方较兴旺,当时较大的单位均设在这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葛洲港的建成,沿着新港一带的圩场也繁荣兴旺了。新港口建成龙井、葛港、滨海等商业大道和半商业性的白沙头大道,以及白沙头、龙眼井垌等居民区。龙井大道建有东都商业大厦和红星商场等。

如今,随着阳江核电在东平建成投产,东平渔业和旅游事业高速发展,公路四通八达,东平圩高楼立林、市场繁荣,大马力的渔船到西沙捕鱼,镇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住人口已超过了3万人。

在东平走访期间,笔者登上飞鹅岭山顶,那里已建设成为漂亮的森林公园,各种设施正在完善。望着山脚下南海边的东平,大澳、核电生活区、东平圩、渔港、珍珠湾等已连成一片,一座现代化小城正在崛起。镇领导告诉笔者,东平将朝着“能源大镇、渔业重镇、旅游强镇、宜居名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更好地推进当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大澳渔村话古今

凡是到东平旅游的人们,肯定会到大澳去看一看。

大澳渔村,藏在东平镇东南5公里的一个半环形海湾里,早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就有人聚居在此。在从前,它既是渔港,又是水运交通要冲。当地老人说,“大澳水深港阔,故名”;又说“先有大澳,后有东平”。

大澳港口水位较深,水上交通便利,来往商贾云集,就成为了各种货物的集散地,曾有商店数十间,十分兴旺,称为“十三行尾”,至清代已发展形成海上交易港湾商埠,是阳江沿海繁荣兴盛的渔港之一。

海盗垂涎大澳的繁盛,经常前来袭扰抢夺民财,胡作非为。为抗击海盗骚扰,据《阳江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总督爱新觉罗·长攤屯兵在观音山修碉楼,筑炮台工事。

大澳渔港所处地势较低,经常遭台风海潮灾害。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八月初一,大澳曾遭受过一次阳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强台风灾害,大澳房屋和渔船被卷入海底,居民家破人亡,死亡人员合葬“万人坟”。大澳港从此日渐衰落了许多年。

清光绪晚年,有台山人和新会县人投资在大澳开设船主铺十多户。同时,也有阳江人投资在大澳开设船主铺几户,有拖风和各类渔船一百多艘。至民国初年,大澳恢复为阳江大渔港之一。年产量与东平媲美,仅亚于闸坡,居阳江第二大渔港。

渔业发展带动了大澳的渔需品业、商业饮食业和其他行业同时发展,嫖馆、赌馆林立。至1921年,“万福隆”渔栏老板司徒少松,阳江司屋㙟人,被选为大澳商会长。司徒少松发动商户集资兴建大澳商会大楼,砖木构筑,前楼高二层、后楼高三层。这期间,大澳渔港在司徒会长的主持下,在渔业生产上,和商会组织上,与东平开展了渔业生产经营等各种商业竞赛。

1923年,军阀混战、盗匪橫行,大澳附近的台山县五堡洲咀是盗贼的巢穴,经常有盗贼到大澳抢劫,一次因强抢不遂,盗贼放火烧街,商会头楼被烧去了一部分。从那以后,一些渔船开始离开大澳,转到其他渔港。抗日战争前后,海贼林贵仔经常出没在海岛上,时时抢劫大澳港。大澳渔港慢慢衰落,成为了一条渔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民国年间,台山人认为大澳是台山县的属地,曾提请省府裁决。时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职务的阳江乡亲卓宪文(二区雅韶潮蒲村人,清朝最后一届乡试秀才)得知这一情况,马上回到阳江,并带领一些随员到大澳作深入调查,历时一个月,将大澳的历史地理沿革、居民生活、风俗习惯等,如实向广东省代理省长张锦芳(1919年5月至1920年4月任该职)作了汇报。张代省长还亲自来到大澳调查,见所有情况均与卓宪文汇报一致,最后裁判大澳归属阳江县。

如今,大澳渔村一条长约200米左右的旧街巷、旧商会楼房已修复,与清代碉楼、炮台古迹一起,成为了东平的旅游景区。

【故 事】

武工队智擒盛文达

据今年84岁的原恩阳台独立大队北三东武工队副队长黄学旋回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武工队通过统战工作,将东平的上层人物、东平警察分驻所巡官巫兴友,东平商会会长陈文元等争取了过来,为东平的顺利解放作好了铺垫。

1949年7月间,国民党粤南师管区司令林英部队进驻东平“扫荡”时,对巡官巫兴友产生了怀疑。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和警察局为了加强东平的反动统治,在8月上旬,派盛文达任东平联防队队长,他与其兄盛文光和阳江城爱和轩药店的老板仔敖某等秘密商谈,筹集枪支武器积极组织地方反动武装,配合敌军对我游击队进行“围剿”。盛文达上任前,回大碰村与黄松有商量购买机枪成立联防队等事宜,黄松有即将此事向我武工队汇报。武工队获得情报后,副队长朱明、黄学旋立即找打入国民党东平警察分驻所的陈国英文书查明情况,证实阳江县警察局已行文委任盛文达为东平联防队队长。

一天,朱明和黄学旋在东平的北边村遇见陈中福,向陈中福汇报了有关盛文达的情况。武工队决定把盛文达在东平联防队成立之前搞掉。8月中旬的一天,东平送来情报,说盛文达和盛文光等在东平圩黄龙酒家饮茶。朱明和黄学旋当即带领武工队员谭菁等6人,一同来到黄龙酒家,在大门口台位坐下,盛文达等人一出门口,即被武工队员活捉。武工队当众宣布他组织反动武装的罪行。独立大队搜查盛文达家时,收缴大印一枚和长短枪30余支。这一行动煞住反动势力的气焰,巩固了东平的政治局面。1949年10月25日,我人民武装进入东平接管政权,东平商会会长陈文元等率商界人士和群众列队欢迎,并协助做好政权接管工作。

梁开晟烧轿

庄崧说,小时候,多次听到人们讲述梁开晟在台山县烧轿的故事。

民国年间,平冈人梁开晟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团长。一年,他的部队调防到了台山县台城。梁开晟有次上街发现,台城开着好多轿馆,有些轿夫还是阳江乡亲。那时候,当轿夫是很辛苦的,收入也不多。在了解情况后,梁开晟心生一计。一天,梁开晟吩咐部下以租轿的名义,将台城的轿全部租到城郊外,他派人先将轿夫引到旁边进行训话,然后委派另一帮部属,把这些轿烧了个精光。

见此情景,轿夫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梁开晟则声称用轿属奴役奴化行为,是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要废除轿馆。梁开晟同时表态会补偿轿馆的损失,同时拿出一笔钱遣散了轿夫。当时,有些在台城当轿夫的阳江人拿到遣散费以后,就凭着这点钱到东平做起了小生意。

而那些轿馆老板拿到补偿后,慑于梁开晟是国军长官,也不敢再开轿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