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纪念馆收藏的孙中山和家人摄于1912年的全家福,背景为其故居。
翠亨民居展览——朝议第。
翠亨民居展览——药材铺。
到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一定要去的地方,那里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孙中山的纪念馆,但翠亨村的纪念馆更特别,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家乡,是生他育他的地方。
■ 文/图 陈健瑜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屋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在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庭院的南边,栽植一棵酸子树,为孙中山在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尽管在1931年后被台风刮倒,但横卧生长,生势茁壮茂盛。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这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面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有孙中山的书房,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陈列展览厅、综合报告厅、贵宾接待厅等区域构成。
该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对孙中山故居环境的影响,并且力求与翠亨村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展馆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也有一定篇幅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展馆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民主革命事业的支持、贡献和牺牲。
翠亨民居展览
翠亨民居展览以此地原有旧民房为基础,仿建、复原清末翠亨村的一角,并辅以翠亨民俗展、农具展,展示了孙中山成长的环境与当地民俗风情。
民俗展览以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为主,民居的庭院围墙较为别致,建筑材料采用了取肉食用后的生蚝壳。这样既做到了废物利用,又使得围墙新颖别致。
翠亨村原有东西南北四个村门,当地人称之为“闸门”,瑞接长庚闸门又称西门。1892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人在此门附近试验炸药,震裂了门上的石匾,裂痕现在还留存在石匾上。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景物富有岭南文化特色,有时间到这里来,感受一下翠亨民风民俗,既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又可在园内的绿意中放松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