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贵生书院
2019-08-15 11:21:22 来源:阳江日报

贵生书院正门。汤显祖座雕。文/梁媛 图/吴建光夏日正热烈的时候,我跟随由阳江日报社和市作协组织的“海洋文化主题采风团”到湛江等地采风。走进雷州半岛,走进这片红土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感觉收获满满的。而最让我欣喜的是,这一次的采风活动,我们还走进贵生书院,瞻仰了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古香古色的门扇。“梦泉”古井。1、贵生书院坐落在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七月的南国之滨,县城里热浪阵阵袭来。可当我们走进贵生书院,扑面而来的不只是悠远的古韵,还有无比清凉的风。书院前庭...

汤显祖与贵生书院
阳江日报

贵生书院正门。

汤显祖座雕。

文/梁媛 图/吴建光

夏日正热烈的时候,我跟随由阳江日报社和市作协组织的“海洋文化主题采风团”到湛江等地采风。走进雷州半岛,走进这片红土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感觉收获满满的。而最让我欣喜的是,这一次的采风活动,我们还走进贵生书院,瞻仰了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古香古色的门扇。

“梦泉”古井。

1、贵生书院坐落在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七月的南国之滨,县城里热浪阵阵袭来。可当我们走进贵生书院,扑面而来的不只是悠远的古韵,还有无比清凉的风。书院前庭几棵遮天蔽日的古树,把阳光的灼热挡在了门外。站在凉风习习的古榕下,我仰望前堂大门上“贵生书院”这几个字,古迹斑驳的门匾,似乎在述说着岁月的沧桑,明朝的风徐徐吹来,那段关于一个人教化一个地方的历史,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展开。

遥想当年(1591年),汤显祖因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得罪权臣,触犯了神宗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县的典史添注。来到这座地处大陆最南端的小县城,他发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于是与时任知县熊敏共同出资创办了书院,并且取名“贵生”,意思是尊重生命,多学知识。他亲自执教,希望通过教化,改变当地百姓“轻生好斗”的陋习。小小的贵生书院,以独特的魅力,润物无声地改变着贫瘠的红土地,成了不少学子心中的圣地和殿堂。而汤显祖的“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也”的“贵生”思想,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宣扬,在徐闻百姓的脑海里渐渐扎根。

书院前庭的左边,有一口古井,古井旁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题刻着“梦泉”两字,字体为墨绿色,飞锋劲朴,神韵非凡。这两字乃是古井的雅称。当我们听当地的文友说,这口古井相传为汤显祖所凿时,纷纷来到井旁合影留念。拍完照,我细看石碑上的记载:汤显祖曾痛饮此泉,而后梦魇缠绵,才思泉涌,后来写成了惊世骇俗的《牡丹亭》。

《牡丹亭》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说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那时,还是粤剧演员的父亲母亲,经常和一些叔叔阿姨在家的院子里吹拉弹唱,每一次都少不了要唱《牡丹亭》之惊梦的曲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婉转幽怨的曲子,时隔这么多年,我都还能哼上几句。而汤翁在《牡丹亭》题记里写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句子,更是在我作文时多次被引用。

红墙绿瓦的讲堂。

绿树掩映的学斋。

2、贵生书院是四合院式庭院建筑,坐北面南。沿着前堂大门往前走,只见绿树掩映下的学馆分外幽静,有东西学斋两座,各为六开间,砖瓦结构。学斋分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和治国12间课室。两学斋之间的正厅为讲堂。书院庭中还有一古亭,院内存古碑刻多块,有院规条、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录等石碑。大家一间一间地看教室,我留意到,每一间教室的门窗都是镂花木雕,因年代久远,显得古香古色。教室里是汤翁的事迹文物展,从这些图片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对汤显祖的纪念、追崇,以及当代名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其中,剧作家田汉的七言句诗“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既概括了汤显祖的追求,也寄托了徐闻人对先师的仰慕之情。

大厅后堂置有汤显祖座雕,汤翁手捧书卷端坐椅上,目光深邃、表情凝重。坐像的照壁上写有他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这位1550年出生在江西省抚州临川县一个书香世家的伟大戏剧家,一生的命运可谓曲折离奇,在仕途上也尝尽了苦果。然而,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举世瞩目,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在徐闻生活的时间不长,据史料记载,贵生书院尚未完全竣工他就离开徐闻了,却使得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据不完全统计,自明洪武初至万历十九年(即汤显祖被贬徐闻前)的223年间,徐闻仅出举人14人,而明万历十九年至崇祯末年的53年间,就出举人13名。汤显祖开创了徐闻大地教育的新局面,使得当地重视教育,同时代出现了学宫多处,并形成了宾兴制度,以此教化乡梓,开启民智。

徐闻的人民感念他。1616年,当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而他倡导的“贵生”思想,也影响了十几代的徐闻人。

由大厅后堂出来,我倚着栏杆稍作休息,环顾书院四周,井然有序的馆舍、碧绿的枇杷、苍翠的古榕、开着蔟蔟红花的凤凰树、清新淡雅的鸡蛋花、红绿相映的花草、伏地仰望前方栩栩如生的石狗石狮,还有依稀可见青苔的古石阶,它们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书院图画。但我凝视着在阳光下静默的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里,每年、每月、每日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子踏足。但是,它却依然保持着一种静默的姿态,房依旧、树依旧,古朴幽深依旧,仿佛形成结界似的挡却了外界的喧嚣,这也许是书院400多年沧桑历史气息的积淀吧!

离开书院前,当地的文友还特意领着我去看了书院外不远处的古石道,这条古石道是用规格不一的玄武石条铺砌,经年久碾磨,石面上留有无数牛车铁轮轨迹,古貌斑驳,是古代驿道的遗存。目前,贵生书院和古石道都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贵生书院已成为徐闻的一个文化地标和历史景观。由贵生书院衍生了贵生公园,贵生公园把贵生书院、徐闻县博物馆和孔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徐闻文化游览的一大特色。我欣喜地看到,经过400多年的风风雨雨,汤显祖的“贵生”思想,已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根、发芽乃至根深叶茂,造福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