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游苏州 体味江南别样吴韵雅意
2018-10-23 09:46:30 来源:阳江新闻网

阊门外的临河古建筑。古时的大户人家。经常可见的水系风光。古风古韵的山塘街。儿时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前几天,金风送爽时,我在苏州小住几日,细游慢品,才真正体味到“天堂”之誉名不虚传。园林古镇之婉美,苏绣丝绸之华绮,昆曲评弹之高雅,还有奥灶面、松鼠桂鱼等舌尖上享受,让我很想在苏州古巷深处,临河安家,从此不离不弃,生生相惜。■ 文/图 王欣园林胜景苏州园林甲天下。我中学课本上学过,对其已神往多年。朋友说,苏州古典园林有三十多座,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它们继承了宋元明及民国建筑园林...

深游苏州 体味江南别样吴韵雅意
阳江新闻网

阊门外的临河古建筑。

古时的大户人家。

经常可见的水系风光。

古风古韵的山塘街。

儿时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前几天,金风送爽时,我在苏州小住几日,细游慢品,才真正体味到“天堂”之誉名不虚传。园林古镇之婉美,苏绣丝绸之华绮,昆曲评弹之高雅,还有奥灶面、松鼠桂鱼等舌尖上享受,让我很想在苏州古巷深处,临河安家,从此不离不弃,生生相惜。

■ 文/图 王欣

园林胜景

苏州园林甲天下。我中学课本上学过,对其已神往多年。朋友说,苏州古典园林有三十多座,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它们继承了宋元明及民国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各有特色。而我最喜欢素朴苍古的沧浪亭。不仅因为它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而且因我曾品读过清朝才子沈复的《浮生六记》,沧浪亭就是他曾生活过的地方。

亭始为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布局了山石、亭榭及复廊。复廊临岸,山石嶙峋,参差错落。步入园内,山石起落,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又以曲折的复廊相连,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为一体,苍蔚朦胧、古朴清旷。

沧浪亭隐藏在山顶上,结构古雅,四周环列古柏。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古香古色。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恬静娴雅。走进抱厦三间的碑记厅,壁上有苏舜钦、林则徐等墨迹,还有宋荦《重修沧浪亭记》,清朝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重修沧浪亭记》,我静品这些书香墨宝,内心文气氤氲。

缓步沧浪亭,山径幽曲,箬竹丛生,藤萝蔓挂,古木参天,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着实美不胜收。举起照相机,随手按下快门,定格的都是一幅立体生动的江南水墨画。我流连于此,静享这片意境幽远的宁静与典雅。

雨步山塘

微微秋雨中,我撑起伞,独步山塘街。水雾随着微凉的风缥缈着,似白纱,轻笼一袭淡墨色,古桥、古宅、祠堂、府邸……雨雾中,丽而不媚,秀而不骄。青石板路是寂静的,或窄或宽地延伸着。循古筝琴声前行,当街一座古戏台上,几位旗袍女子,正入神地弹唱着。隔着雨帘,对面码头岸边是凉亭看台,一群游客或站或坐,有位老人眯起眼斜坐着,用手指和着弹唱节拍,有节奏地轻击着美人靠;一对恋人站在河岸,女孩静依在男孩宽阔的胸怀里……弹唱声伴着沙沙的雨声,如天籁之音,润润地沿街飘着,不知不觉,心间装满一腔有声有影的水江南。

站在苍老的半塘桥上,两侧朱栏层楼,鳞次栉比。小桥、流水、人家,虽抵不上帝苑深宫的气派。然而,历史与文化的联姻,却能让人感受到山塘街的深邃与沧桑。想象着曾经“山塘七里旧繁华,园客家家尽种花。一种清香远近闻,半塘桥外月初斜”。一幅画卷款款入怀,耐人寻味。

河岸上,是一座古代茶楼。走累了,进去喝杯当地的碧螺春茶。河对岸,老宅斑驳沧桑,石拱桥与水中倒影构成一个漂亮的圆,再加上一串串红灯笼垂悬着,以及穿梭往来的游船画舫,构成一幅动感的江南水乡图。这时,手捧溢香的热茶,斜倚在竹椅上,心无杂念地品茗观景,惬意无限。

拾遗古山塘,走着走着,周身已披满古香古色,即使没有沙洲黄酒也微醉了。那醉是青州司马“往往取酒还独倾”的深沉,是韦应物“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的清寂,也是刘禹锡“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无奈。秀外慧中的山塘街,与其说是唐朝时任刺史的白居易主持修建的,倒不如说是他的又一绝佳诗作。

苏州汤面

我一直钟情于北方卤面,面条粗如筷,大口吞咽,粗犷豪爽。然而,吃了苏州汤面,我竟喜新厌旧,移情别恋了。苏州汤面细如线,小口品嚼更有味道,恰似水乡女子,温柔纯朴。

步入面馆,一如陆文夫先生《美食家》里所描写的:往店堂一坐,“喂!来碗焖肉面。”跑堂的稍许停顿,随后便拉着长嗓:“焖肉面一碗!”跑堂的为何要稍许停顿?他是在等待客人吩咐做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青……功夫不大,“来哉,焖肉面!”悠扬的吆喝声和着飘香的汤面,弥漫了面馆。端起碗端详,淡酱色的面汤清澈见底,那面被撩得紧紧的,齐整地盘放碗中,像刚梳好的仕女的发髻,和着宽汤,略带几分飘逸与素雅。细尝一口,怎一个“鲜”字了得。面汤的制作,是用黄鳝骨、青鱼鳞、河虾壳,再加上几十味中药熬的。汤清味鲜,口感丰美。

焖肉面是我最爱吃的,浇头香气徐徐,那是将猪肋条肉入水浸漂后,再佐以调料,用文火慢焐而成的。这样的焖肉,肥而不腻,食之唇齿留香。我常边品嚼,边会下意识抬头看那些写了浇头名称的吊牌:爆鱼、爆鳝、蹄髈、三虾、虾腰,还有炒鳝糊、炒什锦……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可称得上是一部苏帮菜菜谱了。

吴韵评弹

饱览了园林古巷,品味了苏菜名茶,这只是视觉和味觉的享受,若不去听一段评弹,实在遗憾。苏州是有景有味的,也是有声有韵的,缺了任何一样,就不再“色香味俱全”了。

晚饭后,沿着迂回的石板路散步,不经意间,一声声甘冽的弹唱声传来,循声穿过小巷,跨过拱桥,书场门口两盏大红灯笼笑迎四方宾客。临窗落座,捧一杯清香氤氲的碧螺春,听着婉转悦耳的评弹声,心头渐渐升腾起一种美,那种美是来自神经末梢的快感,只能用心体味。

“燕子双双集画梁,水中交颈两鸳鸯。深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啼哭在道旁……(《寿堂唱曲》)”,评弹唱词用轻柔的吴侬软语唱出,不仅押韵合仄,更显得韵味醇厚。我听不懂吴侬软语,但仅听那琵琶声,音质纯净,音色饱满而透亮,那金石之声像灵感一样,突如其来,飘忽而去,却又真真切切。还有那唱声,音调柔和、湿软、清醇,是魂灵与心跳的交响之乐!

其实,台上两位演员装束打扮和弹唱表演,就是一幅神韵灵动的画面。女演员一袭明黄快绿的丝质旗袍,怀抱琵琶,端坐茶几右侧,她面含微笑地“素手弄琵琶,琵琶清脆响”,时而悠悠地扬起右手,随着唱腔做一个轻柔的手势,清澈的眼神沿着芊芊玉手飘移,那一刻,把江南女子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男演员手持三弦,一身青色长衫,与女演员的对比中,显得古朴深沉。就这样悠闲地听着品着,窗外,清爽的夜风徐徐吹来,畅快惬意……吴韵评弹,散发初恋情人的幽香,常引得心绪摇荡,如梦似醉。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