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散记
2019-09-12 10:07:52 来源:阳江日报

瘦西湖的五亭桥文/图谭衬夏日炎炎去扬州,的确不是最佳的时节,既领略不到烟花三月的春风十里,也无法体验朗朗清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然而,扬州仍然以她独特的魅力战胜了酷暑的滚滚热浪,让我萌生不辞长作此间人之意。 烫干丝蟹黄汤包喝早茶扬州是一个休闲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却又不懒散。街上行人总是步履悠然,言谈从容淡定,就连路上汽车奔跑的速度也不快。每次打的士时,的士司机都笑说咱们扬州人不喜欢开快车。扬州慢,尽在早茶中。印象里“饮早茶”都是我们广东人的习惯,但是在扬州,早茶的历史更加悠久。“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

扬州散记
阳江日报

瘦西湖的五亭桥

文/图  谭衬

夏日炎炎去扬州,的确不是最佳的时节,既领略不到烟花三月的春风十里,也无法体验朗朗清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然而,扬州仍然以她独特的魅力战胜了酷暑的滚滚热浪,让我萌生不辞长作此间人之意。

 烫干丝

蟹黄汤包

喝早茶

扬州是一个休闲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却又不懒散。街上行人总是步履悠然,言谈从容淡定,就连路上汽车奔跑的速度也不快。每次打的士时,的士司机都笑说咱们扬州人不喜欢开快车。扬州慢,尽在早茶中。印象里“饮早茶”都是我们广东人的习惯,但是在扬州,早茶的历史更加悠久。“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老扬州人的一天,是从早茶开始的。扬州喝早茶的地方称为茶社,古色古香的装潢,或独坐或围聚的茶客,八仙桌、长板凳,一壶绿杨春茶,一只蟹黄灌汤大包,一碟烫干丝,一碗虾仁面,一笼千层油糕、三丁包子、鲜肉蒸饺、翡翠烧麦的点心混搭……是茶社里最常见的场景。扬州的茶点以面食为主,面点均可一只只单卖,而且个头都不小,三两只便可饱腹,价格亦不贵,很经济实惠。扬州自古乃富庶之地,讲究吃喝注重美食,岁月的流逝无损厨艺的传承,各种茶点做工精细,用料考究,讲究时令,调味适中,鲜美可口,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广东的早茶,尤其面点更出色。喝早茶时,烫干丝是必定要点的,扬州的烫干丝是一大特色。特制的豆腐干切得细如棉线,沸水浇烫好后装进碗内码好,浇上酱油、麻油、干虾米水调制的汁液,再放上一撮细姜丝和香菜,吃起来绵软柔韧,滋味鲜甜,别有风味。

扬州人热爱喝早茶,每天清晨各个茶社便已经熙熙攘攘、座无虚席了。壶中日月长,点一壶绿杨春茶反复冲泡,谈天说地,吃吃喝喝,慢悠悠直至消磨到中午时分方肯离去。城内茶社众多,老牌子茶社以富春、冶春、共和春三所茶社为代表,简称“三春”,三所茶社各有特色,茶点各有所长。“三春”生意兴隆,经常要排号等座。御用茶社出身的百年老店冶春茶社有多家分店,其中位于乾隆下江南乘游船御用码头旁边的冶春小馆建在河畔,一楼是可以休憩的花园,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景色秀丽,而且每天早上还有老年乐团吹拉弹唱表演淮扬剧。旅居扬州那几日,我们每日睡到自然醒,然后踱进冶春小馆,坐在玻璃窗旁,慢悠悠夹一筷子干丝,吮一口蟹黄汤汁,咬一口油糕,再喝一口淡淡的绿杨春,看一眼窗外的水清柳翠,耳边管乐萦绕……这一刻,惟觉岁月静好。

朱自清故居

赏水景

来扬州,必定要去瘦西湖。瘦西湖风光宛如杭州西湖,却又风韵独具。瘦长纤细、蜿蜒迂回的湖面串以堤岛桥岸、亭台楼塔以及小巧的古典园林,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移步换景。长堤绿荫,桃柳间种,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飘逸柔美。湖面明净如镜,湖畔或鸳鸯嬉戏或莲荷映日,泛舟远眺,湖景秀美雅致,犹如修长清丽的小家碧玉,婷婷袅袅,细细勾勒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扬州的种种诗情画意。尽管夏日游湖无缘于她春风浩荡时,然而亦道不尽的婀娜明媚、风流宛在,令人爱恋滋长。

扬州是一座水城,运河是扬州的根,古扬州的繁华兴衰跟古运河息息相关,一部古运河史便是古代扬州的发展史。时至今日,古运河虽早已不复古代交通大动脉的功能,却又成为休闲观光游览感受运河文化的好去处。古运河两岸都种满了柳树,设有人行道供人散步,虽然旁边就是大马路,但是感觉很安静,空气清新,早晚沿河踱步甚是惬意。古运河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黄昏时分登上游船,伴着潺潺流水缓缓行驶。晚风徐来,两岸的古建筑依次亮起灯光秀,璀璨闪耀,花千树星如雨,五彩缤纷的光柱投射到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水中有城,城中有水,城水交相辉映,沧桑的气息与时尚的呼吸相交融,美不胜收。舟行其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发追古之幽思,叹今日之焕采。

逛名宅  

在扬州小住的那几日,感觉特别宁静舒适。扬州城完全没有别处高楼林立的情形,目之所见,建筑物大多数在十层以下,全然没有高层建筑的视觉压迫感,视野宽广。

在城区内游走,成片的古建筑老房子触目可见,巷道幽深纵横交错,盐商老宅、名人故居随处可见,整个城市的时间就像是凝固一般。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成就了扬州城古往今来的名人群聚与英才辈出,纷纷在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足迹和故居。

城内的老宅故居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帝王将相故居,如隋炀帝和乾隆下江南所居的琼花观天宁禅寺、李长乐故居、何园;其二,盐商巨贾的老宅,如汪氏小苑、个园、卢氏古宅;其三,文人墨客故居,如罗聘故居、朱自清故居;其四,革命志士故居,如曹起溍故居、熊成基故居;其五,学者院士故居,如吴氏宅第、刘文淇故居……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几乎随便拐进大路旁的一条普通小巷,都会遇见名人故居。如果要把这些名人故居游遍,估计最少得十天半月,其数量之多,令人瞠目,若非身临扬州,实在难以置信。

在这些众多的旧宅故居中,最抢眼的自然是盐商老宅。盐商们富可敌国,赚钱之余喜欢比拼建房子修园子。规模浩大、豪华气派,高墙深宅、层层递进,构思考究、建筑精美,宅中有园、园中有景,园林与宅子浑然一体,“园林即是宅”,建筑风格在尽显其财大气粗之余又不失高雅艺术品味,观赏度可游性极高。盛夏烈日当空,逛游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盐商老宅,既可避暑又可充分领略盐商文化和古建筑艺术,不亦快哉!

叹足艺

扬州是典型的休闲城市,足艺历史悠久,扬州修脚术名振四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作为扬州三把刀之一,修脚被称为‘肉上雕花’,扬州城一度形成各有专长的六大门派,名师辈出,传承有序。”

逛游了几天,腰酸脚疼,晚上路过东关街历史街区时,随意踏进横巷内的一个沐足店,以解脚乏。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沐足店,一层的老平房,吃住做生意一体化。进门时一家人正在用晚餐,见有客来,皆放下碗筷热情招呼。两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把我们引进小小的沐足房,按照程序一丝不苟地给我们展现她们精湛的沐足古技艺。细数下来,整个过程共分为六个步骤,泡、磨、刮、捏、修、捶。先用热中药水泡脚,泡暖洗净擦干后,阿姨用一块粗糙的称为磨脚石的石头,来回反复磨擦脚底板数分钟。磨完脚后,拿出小棍依次在每只脚趾的趾缝上下左右刮动,据说此举作用一是祛除趾间老皮,二是刺激神经末梢,有利于耳眼。接下来便是捏脚,捏脚前先用一条毛巾沿每个脚趾缝同时分缠住五只脚趾,然后用力绞甩毛巾,借毛巾拉扯之力活动刺激脚趾细小关节,如此这般后,再细细用手捏搓每只脚趾、按磨脚腕及脚部各穴位。

上述程序完成后,就轮到修脚的重头戏了。当老阿姨师傅打开盒子拿出那套修脚工具的那一刻,我吓得差点跳起来夺门而逃,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把修脚刀,形状各异,功能不同,刀身轻薄,刀锋锐利。老阿姨看到我惊恐的表情后笑了起来,连声抚慰叫我放心。她拿出一个轻巧的照明灯直射我的左脚,戴上老花眼镜,开始循序渐进修脚。面容苍老的阿姨修脚时似乎突然换了一个人般,神情专注,充满了仪式感,挑、抠、削、割、铲,下刀稳、准、轻、快,出手刚柔并济,动作如行云流水,整个人焕发出一种光彩。我开头躺着闭眼战战兢兢,到了后来干脆坐起来,睁大眼睛观赏阿姨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老阿姨边娴熟地挥舞着修脚刀,边向我详细解说扬州的足艺文化和本地风情习俗,让我在肉体愉悦的同时,还享受着精神上的民俗文化大餐。修脚完毕后,我低头看脚,趾甲圆滑、趾缝洁净,足下生辉。最后的放松环节,老阿姨拿出一对塑料小锤,不快不慢地从不同方位仔细捶打双脚及小腿,她捶打的手法很特别,力度也刚刚好,双腿通泰,舒畅无比。扬州足艺,果然名不虚传!新中国建立后,扬州修脚师的劳动和技能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尊重,据说当地新一代杰出的女修脚师陆琴女士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扬州修脚术这一传统技艺在发扬光大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到海外展示修脚技艺,着实了不起!

虽然仅在扬州城小住了三天,只是浮光掠影之行,然而她的美丽景致与安适休闲让我心折和眷恋。待到烟花三月时,再度下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